7月17日,南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声鹭飞扬推普团”邀请参战退役军人黄乃万爷爷和山歌爱好者黄仙茹奶奶在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浸润心灵的红色文化课。
红色文化课:故事忆峥嵘,山歌颂今朝
近日,庆乐小学的校园里歌声悠扬、故事动人,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课在此开展。活动特别邀请了援越抗美退役军人黄乃万爷爷,以及壮话山歌爱好者黄仙茹奶奶。
“我们战斗在哪里军旗就在哪里,人可以倒下军旗不能到!”黄乃万爷爷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他时而慷慨激昂,再现硝烟弥漫的战场瞬间;时而温情脉脉,叮嘱孩子们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在熟悉的乡音中,对革命历史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也对 “英雄” 二字有了更具体的感知。根据了解,黄乃万家中两代四人为国奉献:其父黄发京于解放战争中牺牲,其伯父黄全京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捐躯;其子黄国荣在香港回归任务中光荣负伤。这一革命家庭以鲜血与生命诠释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




红色故事之余,黄仙茹奶奶带领孩子们走进山歌的世界。“习近平英明,忠于民办事……”奶奶以嘹亮婉转的嗓音,唱起了黄爷爷编写的山歌,歌词中既有对家乡山水的赞美,也有对党的感恩与对新时代的歌颂。她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咬字发音,指导大家唱出旋律,清脆的童声与醇厚的乡音交织,在校园里回荡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孩子们在学唱中不仅感受到了山歌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红色精神的熏陶。



这堂红色文化课,将红色故事与民族文化巧妙融合,既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了历史的温度,深化了其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也增强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红色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落地见效。



特色课程:编程点亮少年心,草木生花藏野趣
下午,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带来两堂特色课程——植物拓印课和Codemao少儿编程课,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
“以叶为墨、以布为纸。”植物拓印课上,叶片的脉络成了天然的画笔。志愿者细心指导孩子们选取新鲜花叶,用锤子轻敲固定,将草木的色彩与纹理拓印在棉布上。孩子们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自然素材,在一次次尝试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拓印作品,指尖沾满的草汁香气里,藏着对自然之美的初体验。







Codemao 少儿编程课同样热闹。志愿者以动画场景为引,用简单指令串联起逻辑游戏,带领孩子们拖拽积木式代码块,让屏幕里的角色完成跳跃、变色等动作。从生疏摸索到熟练操作,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探索逻辑奥秘,点亮编程启蒙之光。





两堂课程一动一静,将自然之美与科技之趣交织为夏日午后的学习时光增添了生动色彩。
主题调研:问卷凝民意,调研架心桥
志愿者深入庆乐村,开展主题调研。围绕普通话普及程度、特色产业信息化融合及乡村振兴发展等议题,志愿者们通过问卷形式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细致收集大家对语言使用、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等方面的真实想法。
田间地头的对话,纸页间的恳切作答,让调研不止于数据收集,更成为连接青年力量与乡村需求的桥梁。








明日预告
特色课程:AI创意实践课、3D打印体验课
科技体验:AI技术、3D打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