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紧扣“教育赋能边疆乡村振兴”核心任务,引领青年学子在乡村教育的大舞台上以知识点亮梦想,以创新打破局限,7月15日至22日,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派克·π出发”实践服务队在崇左市宁明县那楠乡那楠中心小学开展以“数润边疆・π递温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深耕七彩课堂,聚焦能力培育
实践服务队以“数学+”为特色打造七彩课堂,首课通过“逢7过”、“数字炸弹”、“数学版狼人杀”等趣味破冰游戏,让小学生在欢笑中快速熟络;人形摆π字比赛里,各班同学化身“移动的笔画”,在协作中用身影勾勒出清晰的π轮廓,让抽象数学符号变得鲜活;数学模型搭建现场,学生小组巧用Zometool几何套件将想象化为立体造型,同步提升“点线面”的空间思维与沟通协作的团队默契;“水火箭”科学实验中,师生互动实践点燃乡村孩子的科学好奇心。“七彩课堂”以数学知识融合到各类活动,为那楠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全然不同的课堂体验,让孩子们在学与玩中收获知识、展现自我,实现全面成长。



(二)践行乡村振兴,调研戍边担当
实践服务队调研组兵分多路,深入那楠乡街道商铺与农户家中,以面对面访谈结合问卷调查,聚焦卫国戍边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基础教育三大领域收集基层声音。期间,学院团委书记梁卡霖带队,在那楠乡党委副书记江冰带领下,走访当地乡村振兴展览馆与八角加工工厂,到那楠社区座谈交流,深入研讨调研问题,为乡村振兴与戍边工作协同发展凝聚智慧。



(三)民族团结筑梦,红典戍边凝魂
服务队专门开展红色宣讲与课堂活动:学院团委书记梁卡霖作“石榴相依赤心永驻,少年奋进续写华章”主题宣讲,鼓励学生以“青春接力”助力祖国发展;实践队员方焦阳(退役军人)开展生动的军事宣讲,在学生心中播撒国防种子;同时组织国旗下的演讲、童心向党手抄报等活动,以红色教育浸润童心,助力孩子们筑牢爱国爱边意识,让红色基因在校园落地生根。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南宁师范大学“派克・π 出发”实践服务队紧扣“数学+”与“卫国戍边”特色,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活动。服务队引领青年学子立足乡村教育的广阔舞台,以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以创新打破认知的局限,更用扎实行动在乡村孩子心中悄悄播下了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让知识的萌芽在边疆土地上悄然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