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紧扣“教育赋能边疆乡村振兴”核心任务,引领青年学子在乡村教育的大舞台上以知识点亮梦想,以创新打破局限,7月15日-21日,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派克·π出发”实践服务队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那楠乡那楠中心小学开展“数润边疆・π递温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数学+”“卫国戍边”为主要内容,立足“七彩课堂”开展趣味数学、民族文化、科学探索等课程及红色主题爱国教育.
【趣味数学,通关密码】
为让乡村孩子感受数学乐趣、培养思维能力,七彩课堂将数学思维融入趣味游戏。“逢7过”里,孩子们或敏捷过关,或不慎“落网”;数学版“女巫的毒药”中,大家斗智推理,踊跃发言;“数字炸弹”更是点燃全场,每次猜测都扣人心弦。队员们将数学知识化作“通关密码”,让课堂充满欢笑,既提升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思维与反应力。


【指尖几何,立体创想】
“指尖几何,立体创想——Zometool数学模型制作大赛”上,队员用Zometool套件和动画演示立体几何,引导小学生从积木、蜂巢联想几何结构。分组合作中,小学生们搭建对称金字塔、复杂多面体,队员启发创新。课堂频现“数学真有趣”的感叹,小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几何之美,燃起对数学的热爱。


【数智创造,科学探索】
为丰富小学生的科学体验,队员们特别开展了水火箭科学探索课堂。队员通过科普视频展示水火箭原理、装置及组装过程,引导小学生从数理角度探科学奥秘。在安全指导下,小学生们进行发射实验:有的打气保气压,有的按按钮发射,水火箭冲天声不断。看着自己的水火箭上天,他们笑容满面、欢呼雀跃,分享喜悦。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们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到科学乐趣。


【铸牢共同体,厚植爱国魂】
数统学院团委书记梁卡霖和团委副书记(学生)方焦阳分别以“石榴相依赤心永驻,少年奋进续写华章”和”强军强国,厚植家国情怀“为题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理论宣讲通过红色教育,鼓励那楠乡孩子珍惜学习机会,担当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任,如石榴籽般紧密相拥,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实现 “石榴永红,青春接力”。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将趣味数学的种子播撒在边疆学子心田,更以数字技术为桥,架起了民族团结与爱国教育的纽带。通过“七彩课堂”的多元实践,大学生们用专业知识赋能边疆基础教育,用心传递温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促进边疆文化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春力量

